首页 > 玄幻魔法 > 收煞人 > 第二章 那几年间

第二章 那几年间(1/2)

目录
好书推荐: 人箓 希壤“鬼神” 甜心俏后妈 邪玉针经 炼神道 破天碎道 绝顶特工 缥缈江湖录 剑醉冷 重生之神级潜龙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年复一年。不觉间,阿广已经从襁褓小儿长成了四处捣蛋的七岁少年,当然免不了洞穿了东邻的篱笆,踩落了西里的墙瓦,扒烂了家中的窗棂,压弯了院中的桂花,不然如何能坐实这鼻吊飞的宝号?

许是宿慧,阿广蒙昧早开,智齿初芽,托了两个堂兄的福,遭了私塾陈老先生的殃,从三岁起学了千字文,能诵诗词,特别他那本打小不离了手边的五行雷法的鬼画符书(堂兄语),已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说来也怪,五行雷法中的内容,不管是堂哥还是伯父父亲他们,都弄不明白,只能是让阿广从五岁开始每日背默,再然后是用笔默记,好家伙,一年用掉了十几刀的毛边纸(一刀二十五张,是大全开大小的),硬是让他把这本符书给生生默背了下来。

到了六岁上,阿广已是到了每天十万个为什么的年纪,见无人应答,他就拿出书去问私塾的陈老先生,还好陈老先生有些经易之学垫在肚子里,阿广这次倒也没吃着竹笋炒肉,老先生翻烂了手中的周易,道藏等书,给阿广解释了个囫囵吞枣,搞了个半懂不白,阿广就知行合一了。

谁说这书没用?跟街上的“官兵”们打仗时,别人是弓步骑射,咱阿广就是急急如律令,我定,我禁,我疾,我阳五雷轰过去,完全没有直接效果,纯凭想象力,当然免不了再换来一顿胖揍,可咱嘴炮赢了不是,骑兵冲锋怎么也抵不上咱神霄天雷的地图炮威力大,群灭啊。更何况,每次打仗从单挑发展到群殴时(从他一个单挑别人一群到别人一群殴他一个),他总能用五行禹步东躲西闪,虽说最后难免在劫难逃,又开染料铺子(母亲大人语录),可耐不住熟能生巧,不知不觉中,阿广单挑的数目越来越多,撑下来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引得那几个太爷爷异姓兄弟的孙卒们侧目,于时日渐消,阿广也在街上小屁孩群里从匪兵混成了匪头,拉起了旗杆子,颇有几个手下。

用处当然不止于此,好不容易练上手了一个五行禹步,阿广凭这个倒是长得身轻体健,没病没灾。而几年间,阿广的父母倒是给阿广添了一个兄弟两个妹妹,而堂兄们也因为比阿广大了七八岁的缘故,到了学龄,先后离开蒙水,起初是先到了一百多里外的县城,后来不二年又转到两百多里以外的梧州上新式学堂去了。

说起新式学堂,就不得不说一说这几年镇上的变化,十几年间,到处兵荒马乱,你方唱罢我登台,革命四起,烽烟连连,社会在这样的变革大潮荡涤之下,日新月异,移风易俗,终于,这波浪潮还是涌到了蒙水这个与世相绝的小镇上来。

先说前头几年闹的剪辫子,就没少折腾,一般人家不识诗书不通义理还好办,像私塾的陈老先生,那可是前清的秀才,这一剪刀下去,剪的可不是头发,而是断了思想,没了体面,这对于文人来说那就是命根子。后来听大堂哥描述过陈老夫子当时是如何食古不化,只见他呼天呛地,嚎啕大哭,直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轻贱,前清闹长毛时,他们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如此不识规矩那帮人也不强逼人放头发,更何况剪发,连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前朝,也要留下辫子,不敢全剪了去,现时今大谈民主自由了,却强令剪发,这是哪门子自由民主。”

大堂哥告诉阿广这番话时,阿广的爷爷也听了去,他老人家当时一撇嘴,冷啍一声,说道:“圣军不识字?呸,我还是陈天王开的蒙,教的千字文,三国演义还是他老人家打小给我说的。”

阿广那时才四岁多,太小了不晓事,大堂哥倒是问了爷爷,圣军是什么,陈天王又是谁,没想被醒过来的爷爷给支吾了过去,倒是因为这件事,让阿广对陈老先生大生好感,原来陈老先生也不喜欢剪头发啊,甚至认为陈老先生就该跟自己是一伙的,也许陈老先生头上也生癞痢,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让阿广后来看陈老先生时,那眼光是满滿地有爱,哪怕功课不好,被打手心也不改其志,也许这也是陈老先生愿意不辞劳苦帮阿破解‘秘笈’的原因吧,王八看绿豆,对眼。

说到了阿广的爷爷,那可是个很有意思的老头。老头姓胡名均,一双浓眉大眼,两颊银白须髯,前额高企,方脸大鼻,双目如电,精神头很足,说话浓腔大韵,头顶用民国那会的说法是顶着一百支光(秃瓢,像100瓦灯泡),再加上打小到老走南闯北,见识非凡,用今天的话来说,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人。

自打爷爷满了十六岁,太爷爷就把他发派了出去,一年到头,也就过年那个月才回转,连阿广的奶奶,也是爷爷从外面带回来的,奶奶姓李,名字阿广从来没有听说过,族谱上也仅仅是有一个胡李氏,不可考,而且奶奶去得早,阿广没出生,奶奶就病没了。而太爷爷去后,没几年大伯成年接管家里的生意,爷爷就干脆常年在外,偶尔两年三年才回乡一趟,不过每次回来,都带着几个后生,爷爷说是家里的远房亲戚,因家里过兵,没处躲,所以来蒙水安身,直到年纪渐长,跑不动了,而跟着爷爷从外面回来的亲戚也越来越少,后来清末民初,社会太过动荡不安,才息了往外的念头。

而因为这些表叔表婶表兄表弟,胡家的字号越做越大,除了炮竹工坊、外祖家的纸坊,后来又在山上开辟出了山地种植茶叶,又多了个制作茶叶的茶坊,茶坊的生意蛮好,特别是贩运到梧州,还有洋人大宗收购。

因为各种营生发展了起来,小镇上不断有年轻的后生进来,也有人外出,有出去读书的,有出去贩卖的,也有出去干活谋生的,每回有人从外面回来,小镇上有闲不忙的人群,不论老朽垂髫,都喜欢在晚饭后聚在镇上的晒谷坪上,听后生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再品评一番,感慨一些如皇上为啥不用金扁担金锄头下地之类的话题,这个时间,战场变成了报告会场,阿广他们小屁孩一般也凑个趣,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时不时还高声反驳,诸如骗人!车没有牛马拉怎么可能自已走!有时也自作聪明:电灯肯定是从山顶上拉线下来的,只有山顶上有雷劈木可以接上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的本体是把剑 无限穿梭在异界 异世界的红色帝国 明日崩坏 武镇寰宇【龙骧】 穿越反派炮灰,我转身就跑 前进的小法师 妖孽皇子徐昊徐啸 盲盒系统:坑爹神器 白板箭神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