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龙剑啸清风 > 第25章 夸口兔毫盏 引来斗茶人

第25章 夸口兔毫盏 引来斗茶人(1/2)

目录
好书推荐: 至尊武神 阳间鬼差第一人 特等兵王 计中计辽南 暴走的青年进行时 天生我材必吴用 越古奇缘 纯情丫头甜蜜蜜 扑倒大Boss 邪魅恶少狠狠爱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一首七律《送南屏谦师》,乃北宋时苏轼,苏大学士所作。单道这茶师点茶手法的高妙。 斗茶之法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建州,始称“茗战”,入宋后方有点茶之名。北宋崇宁年间,福建路转运使蔡襄,撰《茶录》一书,记载斗茶时茶艺技术、斗茶器皿及方法等,风靡一时。徽宗皇帝赵佶亦痴迷茶道,曾著《大观茶论》,号召“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乎斗茶之风遍及朝野。

及至后世,传之扶桑,高丽,更名曰:“茶道”。实乃我中华茶文明之旁支也。其所沿袭的仍是北宋年间的点茶法,即将膏茶用磨磨成茶粉,然后将汤罐中烧开的沸水倒进茶碗,用茶匙或茶筅搅拌后饮用。这将烧开的沸水倒入茶碗中的过程即称为“点茶”。点茶点的好时,茶汤中能看到文字,图像。加之茶碗之上雾气缭绕,真可谓气象万千。

闽南之地,人皆好茶。加之气候土壤得天独厚,盛产名茶。故将这斗茶之风沿袭了下来。及至晚明,又将每年一度的斗茶大赛改作春秋两季皆可举行。而安溪西坪镇,正是这斗茶的集中之地。

时值金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西坪镇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比平日里更显热闹非凡。市集中搭起一条凉棚,棚上支起一块硕大的牌匾,上书“茶王大会”四字。凉棚外数十步远便是灵应寺。这一年一度的茶王评比大会便在寺内举行。

这灵应寺依山而建,周围群山环抱,草木葱郁,四季常青。楼台殿宇,重檐飞阁,皆隐在这一片绿意之中。正前方一块空地,供来往香客歇马之用。此际充作茶王大会的初赛场地。只见赛场中人头攒动,三五人围坐一张茶几,茶几上摆着各色斗茶的器皿,一边横放着几只竹篓,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好茶。

龙吟风轻摇折扇,信步逛来。只见这水仙,毛蟹,乌龙,佛手,石亭绿,白牡丹,铁罗汉,白毛猴应有尽有。大红袍芳香醇厚,色正汤浓,饮一口肋下生风如腾云驾雾;铁观音清香沁鼻,汤色翠绿,对一盏茶如见碧海青天。

龙吟风边走边看,只听一人道:“这一次的茶王大会,年翁定能夺得魁首。此水乃是取自太姥山中林间清泉,无尘无垢,清澈见底。这茶壶选的是宜兴的小种罐,茶碗乃是宋代的兔毫盏。再配上今年出产的顶级乌龙,这一干极品,不信灵应寺那老和尚不识货。”

一苍老的声音答话道:“王通判谬赞了,今年茶王大会来的人比往年更多。俗语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若能进前三甲,老朽便心满意足了。”

那王通判尚未回话,旁边便有一人插言道:“空口胡夸,好不识羞!”

龙吟风回眸望去,却是一老一少,一男一女。说话的正是那少女,约摸十六,七岁年纪。一张瓜子脸,两只大眼睛,鼻子小巧而坚挺,眉毛弯弯却纤细,唇红齿白,一笑时露出两个小酒窝。模样甚是可爱。

那老者身着一件黑色长袍,眉眼细长,气度沉稳。

王通判站了起来,将这二人上下打量。满脸疑惑问道:“方才本官与鹤年兄正探讨茶艺,不知哪里冲撞了二位,还请指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万古不败剑神 混沌神王 龙霸九霄天 一人一剑,人间无敌 小白流浪到地球 开局无敌系统,我境界仙帝之上 我靠山宗真不是魔道巨擘啊! 神酆录 锁魂 修仙,但是流浪地球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