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六十七章 暴利商品

第六十七章 暴利商品(1/1)

目录
好书推荐: 刺明 不败圣王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重任 气冲星河 医色生香 重生之预言师 重生之狗官 华夏至尊守护神 大唐小郎中

要做好这些事情,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相对安宁的情况,二是较为丰裕的资金。前者由于红十五军实力强大,河南的**基础就不敢过来找死,而其他地方的**又都过不来或者没谁人心思,加上匪患也徐徐被平定下来,豫西总算是迎来了难堪的一段清静生长时期;至于后者,红八军团现在也同样不缺,除了之前战斗中收缴来的钱财和物资,胡卫东还充实发挥其穿越者的先天优势,提前“发现”了一些有着庞大潜在市场价值、苏区现在又有条件研发和生产的新商品,其中最受胡卫东重视的项目莫过于险些每部近现代穿越小说里都不会遗漏的青霉素了

由于胡卫东定准了研究偏向,纵然苏区并没有专业的药物化学家,李寿恒等客串的化工专家照旧很快就试验探索出了青霉素疏散提纯和盐化干燥(即现在常用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粉针剂,天然状态的青霉素极易剖析失效,而其钠盐与钾盐只要保持干燥,化学性质要稳定得多。)的要领,而此时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仍对如何疏散提纯一筹莫展,而与弗莱明落伍的菌株自然选择法相比,胡卫东让生物学家贝时璋接纳的紫外线诱变选育法其效率无疑要高了千百倍,而且原初菌种的选择也是直接从瓜类表皮上的点青霉菌株开始筛选,少走了许多弯路,研究效率自然不行同日而语。

另外,由于胡卫东对青霉素的药理学特征十分熟悉,动物实验等一系列的测试全都跳过不做,直接就用于临床,这无疑又节约了大把时间,横竖那些数据弗莱明都在做,有时机将其买来就行了,而在海内频仍使用、获得了大量的临床数据之后,即便少了动物实验这一环节,青霉素进入国际市场也不会有什么阻力。

不外,青霉素虽然是绝对的暴利商品,但如果技术泄密的话,哪怕只有一次,都市损失至少十亿美元的恒久利润,这凌驾了中海内地所有政权三年的财政总收入。为了预防这一不测,胡卫东制定了极为苛刻的保密条例,一旦违犯,轻则受到监视、重则失去自由以致枪毙,不管有意无意,纵然是那些科学家也不破例。胡卫东的这一极端做法虽然令不少专家漆黑骂他“酷吏”,但对于中国人保密意识极差的严重痼疾,或许还非得这么做才行。厥后中国一些越发重大的科研项目保密事情一直做得极好,历史上景泰蓝工艺外泄之类的遗憾也得以制止,不能不说是胡卫东这番“辣手”的劳绩

发现保密条例收效良好后,胡卫东就决议不为青霉素生产工艺与菌株选育要领等等申请专利了,而像传说中的适口可乐配方一样予以严格保密,要知道纵然在号称最重视知识产权的美国,专利法也一样是可以钻空子的,特别是专利持有者是小公司、外国人,而盗用者是美国大财团的情况下。而青霉素的利润实在太大,胡卫东自然不敢冒哪怕一点可以不冒的风险,但碱性电池、圆珠笔之类容易仿制的商品,胡卫东照旧决议未来要出国申请专利,既然保密也没用,胡卫东就只能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真的尊重知识产权了,再不济几多总能讨回一点钱吧?总比白白被人山寨,一点利益都没捞回来的好

除了历史上二战后期的第一暴利商品青霉素(军器总利润肯定更大,但种类也多,单唯一个品种拿出来应该没哪一样能与青霉素相比。),胡卫东选择的其他商品潜在利润也都大得吓人,纵然是圆珠笔这种小玩意,想想后世那恐怖的用量,聚沙成塔之下也很可观,再加上之前、特别是在杭州获得的巨量缴获,而豫西土地又不太大,胡卫东现在完全可以自信地说一句“咱们不差钱”

胡卫东现在有强大的军队、也有富足的财力,想将豫西这块不算很大的土地治理好,只需要再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足够数量的及格地方干部。如果是一般的凭证地,基本只有农业经济,那么情况还好,纵然能力平平,只要听话肯干、清廉公正,当个乡村一级、以致县级向导都是没问题的,但胡卫东企图将豫西苏区建设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区,这对干部的要求可就高多了,甚至那些在都市搞工人运启航世的干部也未必能够胜任。治理都市自己就要比农村庞大得多,况且在胡卫东的企图中,未来五年里豫西苏区将有上百万的农民转为工业工人,同时有选择地吸纳外来移民,这种人口比例的猛烈变化就进一步增大了治理的难度。

到35年底的时候,新生的豫西苏区终于克服重重难题,基本控制住了境内的匪患,虽然仍有万余残匪躲进深山或是逃到白区图谋东山再起,但已经难以再对豫西的生产建设造成太大威胁了,苏区的工业化历程也以后开始迅速加速。而更令胡卫东兴奋的是,苏区西南部的卢氏县原来还未被发现的铀矿、镉矿与绿柱石矿(即绿宝石,由于是提炼铍的主要矿种而具有极大的工业价值,加之自己又是珍贵的宝石,价钱十分昂贵。)均被他特别培训出的稀散矿产勘探人员在其影象中的位置找到,这就为未来中国的核工业奠基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即核燃料铀、吸收中子的镉和反射中子的铍,再加上泉源普遍的中子减速剂(高纯度石墨、重水等等。),就可以组成一座核反映堆的基本模子。

但中国的铀矿品位普遍极低,加之提炼条件较差,胡卫东又对污染防范过严(占用了本就有限的人才、增加了操作步骤,也分走了相当一部门预算。),生产效率低得可怜,照这个速度纵然到45年也未必能够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来,胡卫东由此进一步坚定了要出国一趟的刻意,“照旧外洋的铀矿好,品位比咱们的高几百倍(最高的到达40%,而中国铀矿的平均品位是万分之几),而且现在核物理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矿石应该不贵,另外现成的镉锭应该也可以直接在外洋买到,就算贵一些也能节约许多时间,尚有石墨与重水的提纯最好也要从外洋引进设备,想要从无到有自己搞起来,真心不容易”

对于核工业的相关研究,胡卫东现在照旧以铀的精炼为重点,若是上面问起,他可以解释为是为了研制一种超强的穿甲弹(即贫铀穿甲弹),等到外洋发现了铀5的自破碎现象后,胡卫东再顺理成章地开启核能研究,要比现在突兀地提出核武器看法更切合胡卫东弹药专家的定位,也令他免于“多智类妖”之嫌。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三国:从献计曹操开始争霸 成龙历险记之魔法真谛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满船暴力分子,拥我做世界霸主! 少年歌行之李寒衣是我媳妇 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 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 重生镇北王世子! 我是大明瓦罐鸡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