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东晋,我来了! > 第49章 赭圻军事会议

第49章 赭圻军事会议(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春晓春晓满院绿杨芳草 南韩检察官 借我一点超能力 全民转职:让你当死灵法师,没让你当肝帝 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 我辈女修当自强 东莞情缘 斗罗:千仞雪的伐神之路

说完,他停顿了一会儿,意在让众文武领略消化一下他的战略意图和思想方针。

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道:“我军北上,边修边走,水陆并进,虽然行军时间会慢了些,但我无惧鲜卑白虏有所准备,如今慕容恪已死,他们再无将领可一战!”

“大司马英明神武,我北伐大军定将直捣邺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把鲜卑白虏赶回辽东老家去!”众文武群情激昂,纷纷挥舞着拳头道。

郗超在旁紧锁眉头,一动不动地低头看着徐州到邺城的路线,陷入了沉思。

想说点什么,又看大家如此斗志旺盛,终于忍住了。

正在这时,大堂外走进一人,五短身材,满头大汗,一脸风尘之色。

大家转身看去,原来是主簿王珣从下邳回来了。

“元琳回来了,哈哈,来的正好,一路辛苦了。”桓温在一堆文武簇拥下,边走回大堂中央,边笑道。

“参见大司马!”王珣来到桓温身前,一揖到地。

“快快请起,”桓温搀扶起王珣,转头对众文武道:“大家分头下去准备吧,三日后,早卯时点兵祭旗,辰时大军准时出发!”

众文武一起躬身道:“末将、卑职遵命!”

待众文武散去,桓温和郗超、王珣在座榻上坐下,令亲兵奉上茶水。

桓温看着有些疲惫的王珣问道:“此去下邳,是否顺利?不过陛下诏书刚刚到了,你恐空跑了一趟。”

王珣边喝着茶边问道:“陛下诏书怎样安排?”

“平北将军郗愔任徐州刺史,不过都一样,”说着,桓温看了看另一边的郗超又道:“都是全力策应北伐大军。”

王珣大口大口的喝着茶水,未及应答。

郗超急急地问道:“匡超怎样?”

“唉,别提了,”王珣放下茶盏,抹了抹嘴道:“此人粗鄙愚鲁,我在他府中被陈安搜出,匡超被支去了小沛……”

王珣把在下邳发生的事一一向二人讲了一遍。

“你到底没有他们跑的快,如今陈谦之子已在虎牢打了一仗,战绩还不错,另外陈谦已经死了。”桓温手抚杂髯道。

“哦,卑职已经在路上听说了。”王珣擦拭着脸上的汗水,边道:“这样说起来,情况也没有太多变化,与我们分析的进程差不多。”

郗超手捋浓髯微笑道:“是啊,匡超已经超额完成了使命,陈谦、柏杰都死了,待北伐大军横扫中原,大司马功高盖世,天下将遗忘此二人矣。”

“陈望这小子倒是个人物啊,不可不防,此子在下邳杀伐果断,虎牢关前又大破鲜卑七万大军,足智多谋,深通兵法。”王珣有些心有余悸地道。

郗超不以为意地笑道:“元琳差矣,此子也不过十三岁,还需回京丁忧三载,这三载以后嘛,哈哈哈……”

桓温会意,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心想,三载以后,还指不定是谁的天下了呢,如果北伐鲜卑成功,再西灭氐秦,统一华夏,是不是有个“禅让”一说?

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嘛。

王珣跟着笑了一会儿,继续问道:“大司马,景兴兄,方才看你们在沙盘前,这是在安排北伐事宜吗?”

“是,明日就要北伐了,”桓温站起身来,对二人道:“走,我们再去沙盘前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

说罢,三人又来到沙盘前,重新梳理了一番。

郗超将刚才的担心说了出来,他手指着汴水道:“大司马您看,我军粮草以漕运为主,大军过了徐州由泗水进入汴水,但汴水为古水道,多年因战乱而未浚治,一旦被堵怎么办?”

“无妨,景兴啊,我们可由金乡北上,凿通汶水、清水,入黄河,直抵枋头(今河南鹤壁市浚县)”桓温耐着性子地道。

“可从那里入黄河是逆水而上行军啊,而且这一段,”郗超手指武阳接着道:“水势湍急,进军速度会非常缓慢。”

“景兴,我最近日夜研究徐州以北地形,绝无差池,你不必多言。”桓温终于忍不住否决了郗超。

一直没说话的王珣也开口道:“既然大军以漕运为主,那必定是看天而行,五、六月份多雨季节,有利于大军行军,景兴兄有些多虑了。”

“我……”郗超心中有些不满,这是刀头舔血的数万人征战,何等大事,能不多虑吗?

多雨,呵呵,你敢保证天气不会干旱吗?

一旦不下雨,河道干涸,那些运粮运兵船就形同虚设了。

但他硬生生地将后面的话咽了下去,因为他说的是如果,再多说下去就是废话了。

自己从十六岁就开始进入桓温幕府,明显感到了桓温十几年来的变化,随着品阶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很多话听不进去了。

只有几百户人的宣化镇(今南京市浦口区),坐落在长江北岸边。

小镇四周,是一座座低矮的童山和起伏不平的丘陵。

初夏季节,无声无息的水汽在长江江面上升腾,一丝风儿都没有,看着江对岸模模糊糊。

初来乍到的人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是灰色,土地是灰的,山丘是灰的,天空是灰的,长江之水也是灰蒙蒙的。

这天黄昏时分,太阳有气无力的悬在空中,铅灰色的云块默默地从南向北移行着。

长江岸边停靠着几十艘大小不一的晋制官船,雄壮威武。

据说,三国时期,东吴的造船技术和船只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一队披麻戴孝,白衣素缟的人马由北向南缓缓而来,中间两匹马拉的车子上装了一个巨大黑色棺椁。

这队千余人的送葬队伍穿过宣化镇中心,引得镇民夹道观看,不知是哪里的官员或者巨富死了,阵仗如此庞大,平生未见。

好奇的镇民们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当大家看见送葬的人们腰下都鼓鼓囊囊的,孝服下摆处隐隐露出深咖色的牛皮刀鞘,都住了嘴,再也不敢吭声。

不多时,队伍来到了长江岸边。

船夫、军兵、杂役们忙碌起来,大家喊着号子,驱赶着牛车、马车,又从镇子上花钱招募了一些镇民临时帮忙,将所有物品搬运上船。

船头站立着三个人,其中两人皆为少年,身穿粗麻重孝,另一人是身穿文官紫袍,年过六旬,须发皆白,头戴进贤冠上系着一条白布。

三人沉默不语,正望向江对岸。

一名晋军士兵跑过甲板,来到三人身后,躬身道:“启禀刺史大人,尚书大人,二公子,所有物品都已上船。”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一人:让你写日记,你怎么无敌了 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 开局救下溺水诺澜 抗美援朝开局加入顶尖王牌军 三国秘事第二部 我生活在唐朝 重生成为赤爷,开局获得烈咬陆鲨 海贼:我成名于洛克斯时代! 魔鬼部队 翻云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