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 第15章 文武艺

第15章 文武艺(2/2)

目录
好书推荐: 沐行记 末世:我折纸玩得贼溜 人在海军,只有被动 重生归来之嫡女要逆袭 综武:作恶就变强,我成魔道魁首 太元局 重生第一天,校花学姐对我表白 四合院我是二大爷 心机女上位史 顶不住了,贺少天天壁咚我求复婚

到了东汉,随着书籍文化及武艺的传播,世家大族也多有佩剑、佩玉。

而到了三国以及后续的魏晋时期,士族乃至寒门子弟也多有佩剑、佩玉。

只不过到了东晋及以后,由于武备荒废,佩剑多用于装饰,附庸风雅之用。

而不像现在的士人君子,有武艺伴身,是真正上马能杀敌的存在。

当然,此时由于书籍以及武备等资源的稀缺性。

这君子六艺,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学得到的,一般而言只有皇族、世家及士族才有这个实力,为族中子弟提供这些资源。

书籍这些还好说,随着东汉末年私学兴起,寒门子弟也能多少学到一些知识。

但武备这一块儿,可真不是普通人家能够负担得起的。

毕竟有那么一句话叫做“穷文富武”,可不是空口道来。

这也着实说明读书较之习武,在耗费上确实要少上不少。

学文必要的束修(xiu一声),也就类似于现今的学费,肯定是要备上的,除此之外也就是笔墨纸砚这些物品消耗了。

而习武者,因为每日消耗颇大,基本上每天都得有肉食补充,单单肉食这一块儿,就能吃穷一个普通人家。

而除了肉食之外,习武者所用的兵刃,马匹这些,也都远非普通人家所能负担的。

比方说一张好弓,需三年时间制作,价值数万甚至十数万钱,这就足以掏空普通人家的老底了。

而骑、御方面就更耗钱了,一匹宝马那可是可遇而不可求,能令武将战力平添数成。

所以会出现李肃说吕布,吕布见金银财宝只是微微侧目,而见得赤兔宝马,哈喇子直流,更是直接手刃义父丁原了。

人们不管学文亦或习武,花费颇多,自然也希望通过自己才艺,获得丰厚的回报。

而投效的首选目标自然也就是朝廷了,所以会有那么一句“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够格,被朝廷录用,毕竟现今东汉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察举制和举孝廉,所以被录用之人多是世家大族及豪门子弟。

察举制是指朝廷官长发现地方上有大才能者,可以举荐给朝廷,通过考试后,方能录用。

举孝廉是指朝廷官长发现地方上有孝顺廉洁、品德高尚者,举荐给朝廷,同样通过考试,录用为官员。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官员都清正廉洁,不徇私枉法的,他们自然更乐意举荐与自己亲近之人。

于是官场上开始充斥着他们的同宗、弟子、姻亲、门生故吏等等。

再加上朝廷卖官鬻爵已有六年之久,吏治败坏,贪官污吏横行于世,寒门中人要想出头就更难了。

所以也才出现了那么一句讽刺朝堂的话,“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吏治败坏,也就出现很多名士拒绝出仕的情况。

而士人及寒门中有心出仕之人,自然也就会选择投效一些清正的世家大族帐下。

再借以跻身朝堂之中,同时举荐他们的人,则被称为举主、恩主亦或主公。

所以刘表还是白身之时,伊籍、满宠、于禁这些寒门中人。

一来看好刘表世家大族以及党人魁首的背景,二来更是敬仰刘表忧国忧民的作为,这才愿意投效刘表帐下,称其为主公。

当然说到这个主公,又涉及到东汉开始出现的“二重君主观念”。

当然第一位君主肯定是皇帝了,这也是天下之人共同效忠的对象,而第二位君主也就是刚才说到的举主、恩主、主公了。

朝廷公卿举荐或征辟士人为官,士人则视其为“举主”或“恩主”,也乐意为其效忠效力,并称其为“主公”或“明公”。

当然若是主公罢官亦或皇帝再行任命,而士人也愿意再度接受任命的话,那么之前的主公则被称为旧主。

比方说历史上有名的大魔王董卓,先受大司农“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征辟,参与镇压羌族叛乱。

后来张奂因为得罪宦官,罢官之后,董卓又受司徒袁隗征辟为掾属,陆续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等职。

张奂也从董卓的举主变为旧主,司徒袁隗则成为董卓新的举主。

凉州三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三人在平定羌乱中,都有杰出贡献。

而在这个时代,背主之事是非常可耻的行径,类似于自绝于人世前。

是以后来会有袁绍力主藩镇进京剿杀阉宦之事,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董卓不会反叛。

当然结果就是玩脱了,弄出董卓乱政不说,那闹了个满门抄斩,天下大乱。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一人:让你写日记,你怎么无敌了 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 开局救下溺水诺澜 抗美援朝开局加入顶尖王牌军 三国秘事第二部 我生活在唐朝 重生成为赤爷,开局获得烈咬陆鲨 海贼:我成名于洛克斯时代! 魔鬼部队 翻云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