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新七仙女 > 新七仙女第9部分阅读

新七仙女第9部分阅读(1/2)

目录
好书推荐: 来生孩子吧 眷恋多少年 一水溶玉梦红楼 〖短篇〗多个家庭妇女交换的真实体验(转) 〖短篇〗勇者禁录_4 魔之争 江山国色 醉梦仙林 魔艳风流后宫 瑀灵大陆

完成这首心爱之作。

《幺妹子》是首具有浓厚南边特色的歌曲,揉合了民间花鼓戏、南边山歌、名歌等的特征,配以强烈电子节奏的编曲,造成一种听觉的现代撞击。词曲作者何沐阳力图再现楚地唯美风情和湘女多情的特色,是一首具有真正意义的南边新名乐。

小七如玉演唱的《幺妹子》声情并茂“幺妹子俏俏妹子娇,幺妹子她是你心上的宝,幺妹子俏俏妹子娇,幺妹子爱上你就别想逃,那青山长水不老,这一生就决定要跟你好――”。听过之后,余音迷离,令人难忘,四处传唱。小七如玉唱出了南边名歌特色,也唱出了她的“本色”。广大歌迷只要听过一次,便会永远记住这个可爱的幺妹子。

幺妹子,幺妹子!南边妹子继歌星宋祖英、李谷一、张也、陈思思、汤灿、刘一祯后的又一新星!

让人们记住这个“小七如玉”吧!

幺妹子小七如玉她由一个打工妹成为一颗瞩目的新星,仅用了4年时间。短短四年,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跻身名人之列!这是多少打工妹苦苦渴求的事情啊。

可是,在漫漫人生路中,她所经历的甜酸苦辣又有谁知?

新星,新星,你是怎样升起?

你又是如何闪烁?

你的未来又将如何辉煌?

你在哪里?

你在高高的天空,还是在凡人成群的打工人潮里?

读者朋友,尤其是打工妹打工仔朋友,让我们充满信心地用真诚之火去把它点燃罢!

150、丽人原本生纸都

1972年5月,在小桂城乡下,一所乡村中学简陋的教师宿舍里,堂妹小七如玉呱呱落地。

她用她那双大大的、充满活力和好奇的眼睛,看到了做教师出身的母亲谢妈妈谢妈妈脸上,那写满了欣慰的微笑。谢妈妈欢喜地说“这妹娃长得好靓哟。”父亲董主义更是高兴,他上集市买回了鲜猪肉和三只母鸡……

小七如玉1岁的时候,在乡下为农的爷爷前来郴城看她。

那时候,她长得胖嘟嘟的,脸蛋圆圆的,红朴朴的。两个小酒窝儿,一闪一闪;一双黑黑的眼睛,眨灵眨灵。她挺逗人喜爱。智瑞爷爷第一次见到孙女,就乐得合不扰嘴,笑嗬嗬地抱过她,说道“这妹娃子,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爷爷爱不释手,不忍放下。他把小瑞背回了小桂城黄塘乡下。

小桂城原属州河,是一块风水宝地,出过不少名人。

东汉年间,小桂城县出了一个名闻天下、载入史册的人物。他叫蔡伦,字敬仲。东汉明帝永平年末,他进入皇宫当臣官,后当上了中常侍,专门为皇帝传达诏令、掌管文书。公元97年,他担任尚方令,主管制造御用器物,他开始研究造纸术。中国古代的“纸”就是龟甲、兽骨和竹木片,后为丝绸,这些材料,一是贵重,二是笨重,使用十分不便,价格亦十分昂贵。西汉时发明了丝絮纸、麻纸,但粗糙,不便书写。

公元105年,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制造出了全世界的第一张质地精美的植物纤维纸,从而他的造纸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种纸被人们敬称为“蔡伦纸”。

如今在小桂城县城,仍可见到“蔡子池”、“蔡侯祠”、“蔡伦墓”等。蔡伦晚年被封为龙亭侯。书法家郭沫若曾在他的墓碑上书有“蔡伦之墓”四字。

当代也出过国家前体委主任伍绍祖、电影明星伍宇娟等名人。

小七如玉祖籍为小桂城。她随爷爷回到了小桂城黄塘。

小七如玉的爷爷解放前在黄塘开过染铺,却贫困潦倒,解放后被划为贫农。奶奶年轻时长得漂亮,却一直为农家女,与爷爷相依为命,含辛茹苦缴送智瑞父亲读书,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一直到当人民教师。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黄塘这地方,山清水秀。小七如玉在这里生活了五年。她常在桑林追蝶,竹林捕鸟,河里摸鱼,水里捞虾。黄塘的好山好水养育了她,赋予了她的灵秀。黄塘的父老乡亲教会了她待人接物,怎样吃苦,怎样做人。

那时候,她长得活泼可爱。村里人常逗她说“风雷(智瑞小名),你吃什么长得又白又胖又活泼啊?”小小七如玉开心地笑着答道“我吃土人参呢。”“土人参”就是小桂城特产,即红薯。她是吃着黄塘的红薯长大的。

提起小七如玉“风雷”这个小名,还有一段故事呢。村人这么称她,是因为她生性活泼胆大,乐于助人,天不怕地不怕。

有一次,邻居的小哥欺侮一个家里生活最苦的小弟弟,“风雷”看不惯眼,就和那男孩子干起架来。“风雷”从小身体健壮,力气过人,自然将那小打败了。

村里人见她像个男孩子一样,敢于扶正压邪,就把她唤做“风雷”,以致后来有小孩被欺时,都大喊“风雷,风雷,你快过来呀!”

“风雷”之名一时传为佳话。

奶奶是最疼爱小智瑞的。她从智瑞三岁时起,就开始给她讲很多很多故事,什么《狐狸精》、《十大美人》、《种南瓜》、《山野人》之类。奶奶的故事,锻炼了小智瑞的胆量,使她知道了许多神奇的民间传说。奶奶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她。

尽管在当时(60年代),过苦日子,爷爷和奶奶都得勒紧裤带过日子,吃了上餐没下餐。但奶奶常把小智瑞带在身边,上山砍柴,就给她摘野果果吃;下田插秧,就给她摘田板上长得红嘟嘟的三月泡……艰苦的农村生活,温馨的农家小院,给小智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五岁那年,在州河教书的爸妈来接她上小学了。小小七如玉哭着抱住奶奶不放。但为了前途,爸妈坚决地将她带走了。

于是,老街,灰黑的瓦屋,杉皮屋,木格窗,仄仄 的石板路,以及数个小小村庄,那棵梨树,那头老黄牛,都远去了。

152、书匠家里初成长

第一次走进小七如玉家,是1993年新春的一个暮色深沉的夜晚。

当时,小七如玉已经在南方选美夺得季军,并获“新光杯”歌手大赛季军等多项奖项,名声鹊起。

没有给李家挂电话。我都不愿意去采访那种已经做好了准备的美人儿。我们要给她来个“突然袭击”。

这样或许又更真。

就怕她不在家。

“不会的。”同事白鹿说,“刚过完年,她一定在家的。”

我说“行,去就去。”

那是1992年,3月。

当时我是南方某报周未版的主编,文艺部主任。专门负责娱乐,文艺方面的报道以及新闻纪实策划。

走进苏仙桥下左侧的州河市一中教师楼,我们来到一位略与众楼房不同的单元房门外。

但见房门是紫红色颜料漆过的;门上贴有一个美人的彩页。敲门进去,见室内早已有客人满座。四壁辉煌处,是挂钟、明星像、宣传画。显然这是一个爱美的家庭。

走进她的家,我看见那彩色电视里正播放着一幕电视剧。

经主人介绍,我们才知道门上、壁上、画里、电视里,无处不是小七如玉的倩影。原来小七如玉的母亲爱女如掌上明珠,正在室内开“展厅”哩。

小七如玉母亲谢妈妈是八中的教师,看上去不到五十岁,卷发尚很时新。她是一级教师,主教数学,也是地市优秀教育工会干部。她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心直口快,能说会道,善于应酬,活动能力较强。

她招呼我们坐下时,很快就散发我们一把资料,有文章,有照片,有画,也有广告宣传图片之类。

我指着壁上一位大兵像问这是谁?

谢妈妈说是她的大儿子,小七如玉哥哥端。

他们兄妹一字之差,常有人读错,写错他们的姓名。

这大兵长得壮实、憨厚。他在小桂城某部服役,毕业于解放军沈阳炮兵学院,是师学雷锋标兵。

这时候,小七如玉父亲走出来。这是一位憨厚、朴实的长者。他,一中体育高级教师,工作出色,待人和蔼,乐于助人,教生有方,曾被国家体委、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总理总理为他的奖匾题了词。州河一中校展览馆里挂着他的彩色照片。

小七如玉的嫂嫂也是一位小学教师,且能说会道,一笔文章写得相当漂亮,算李家的一个女秀才吧。小七如玉还有一位出生才几个月的、很乖的侄女……

这就是小七如玉的家庭。

她就是在这个极普通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

她是不是在家呢?怎么没有见到她?

我问“小七如玉……”

谢妈妈“你们是要采访她呀。”

我说“正是,她在家在吗?”

谢妈妈就喊“满女,出来!”

她果然在!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她和我在报刊上见到的照片一样,依旧是淡妆,披肩发,依旧是黑亮的清眸仿佛照得见人影,依旧是牛崽裤勾勒出俊美的身材。她甜甜地笑着,大大方方地迎着我们。

她那无瑕的脸盘就像满月一样姣好,眼睛大而明亮,宛若流动的一汪清溪,她会用一种无声的语言鸣奏出一支春天的赞歌么?

初见小七如玉,我感到她是美丽的。她具有南方女子那种独特的小巧、玲珑之美,那种机灵、敏捷和健壮之美,星辰已开始闪烁。

窗外一轮皎月已凫在林梢,我们开始了第一次伧促的采访。

教师之家出美人。原来小七如玉小时候,父母就为她建立了成长档案。他们购买大量文学书籍,聘请大学教师指导她;教她学习体育。

业余父亲董永南就拉二胡,母亲谢妈妈谢妈妈则吹笛子,哥哥智端打鼓,她则唱歌,常在家里开“家庭晚会”。

1989年,他们全家自编自演的《父女逛郴城》,还获过州河市首届家庭文艺表演优秀奖呢!

小七如玉从艺的启蒙,是否就是在这片方寸之地开始的呢?

许多凤凰的起飞往往都只是起自一块小麻石,一棵不打眼的小松树,或者一块无名的荒地里。而这种地方起飞的凤凰,往往羽毛更丰,更美,飞得更远。

小七如玉就在这个教师之家中,在这个育人的小苗圃里茁壮成长了。

153、体坛初试锋芒露

小七如玉父亲董主义,毕业于南边师院体育系,是60年代的大学本科生,一直执教体育。

小七如玉从小耳濡目染,受父亲影响很大,5岁起就开始了体育锻炼,主要是学长跑,她常常像一只小燕子,飞翔在体坛的田径场上。9岁那年,她参加了登山比赛。她登上了“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苏仙岭原名牛脾山,属骑田岭山系余脉,海拔526米。

此山属州河著名旅游风景名胜。与她同登苏仙岭的是高年级的同学。她那次登山,名列51名,却因人心志高,精神感人而大受表扬。

小七如玉从小就是个很要强的姑娘。10岁那年她再次登山比赛,再次登苏仙岭,她让同学坐在山顶上点人数。获奖的是前30名,结果那同学数错了,她获31名。为此她大哭了一场,哭得昏天黑地。她不甘心失败。

11岁那年她再次参加了登山比赛,名列第11名。父母喜悦,奖她图书。

12岁时她又参加了登山比赛,列第6名,父母大喜,奖她衣服。

从此,小小七如玉常常出现在全校、全市的中学生运动会上。她曾多次获得100米、400米、跳高、跳远四项第一名。

艰苦的体育锻炼,使她长得结实健壮,毅力过人。但是,学体育还不是最理想的追求。她要追求全面发展。

她开始静心学艺,学唱歌,学跳舞,学表演。她做梦都想当电影明星。

154、求学投考坎坷多

董家的“家教”是成功的。

教育好一双儿女,是主义夫妇共同的心愿。他们为一双儿女的成长,悉心建立成长档案,照片、文字说明,厚厚的几大本。主义说,一切都要从长计议。孩子是祖国明天的的建设者,没有学到本领,何以谈“建设”?他们曾设想,把一双儿女培养成数学家,或者当运动员。但儿女大了,要走自己的路。他们就让儿女自己选择。

结果九哥高中毕业后,去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的第二年,他就考上了军事院校。第三年,他就入党提干了。

小七如玉自幼喜爱艺术,比较浪漫。他们就为她订了十几种音乐杂志,购买了大量的音乐书籍,还到大学艺术系去聘请教师指导女儿。那时候,夫妻俩工资收入低,他们宁愿自己少买衣服,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学习着想,买够学习用品和资料。

小七如玉就读于一中。而董永南任教的也是在一中。但他从不让孩子搞特殊化。

有一次,端因一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对方先动手打他,双方干了一架。李老师严厉地批评儿子,并不袒护他。

父母亲对小七如玉的要求就更严厉了。小七如玉如今远在南方开放地区。他们做父母的时常写信,打电话询问情况,常常提醒女儿,不要满足现状,要洁身自好,要积极上进。

小七如玉成名之后,各方面的麻烦接踵而来。一次,一位腰缠万贯又大权在握的人,以巨额赠款和丰厚的其他条件相许,诱使她堕落,但都被小七如玉坚决拒绝了。

小七如玉从小喜欢唱歌。有一次,她随母亲回小桂城乡下度假。在北上的列车上,小小七如玉活泼可爱的小模样,爱唱爱跳的个性,吸引了许多旅客。大家要她表演一个节目,她就唱了《火车向着韶山跑》,引得满堂喝采,旅客们一齐围了上来,几乎堆了人墙,要她再唱。她就边唱边跳,直到民警叔叔挤了过来……

高中毕业后,她报考过好几所音乐大学。先是报考师专音乐系,专业成绩上线。在等通知的同时,她又开始寻找更好的机遇。她渴望走向更大的社会,去拥抱火热的生活。

不久,师专来了录取通知,要参加文化考试。考试结果,仅因几分之差而要成为自费大学生。仅管录取通知已经下达,但倔强姑娘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她报名去深圳打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发展自己。

其时,南边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招工20名,早已人满,但由于她的一番出色的文艺表演,惊住四座,且又因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活动能力强,她破格招为打工妹,批准她南下深圳工作了。

尔后,她还报考过武汉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均以几分之差而名落孙山。但是,从小就挺倔强的小七如玉从未气馁半分。她又扬起了人生之风帆,朝浩瀚的大海远方的理想之目标前进。她就是这样,在不停地进取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座标。

人生就是这么怪。或许她考上大学之后就不会有今天了。

第二十一集下 小七如玉闯深圳

155、五朵“金花”闹歌坛

原载《都市报》某年3月12日

星期五第五版文化娱乐

“老妹子”李谷一。当年以唱花鼓戏为业,如今是“湘妹子”进军歌坛的“领头雁”,。她留下了数不清的好歌,如《妹妹找哥泪花流》、《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知音》、《刘海砍樵》、《难忘今宵》……

“大妹子”张也,一曲《高天上流云》让她一举成名,更有《化蝶》让人过目不忘。到了世纪末时,张也更是“芝麻开花”,《万事如意》已唱得人人“迷离”,《走进新朝代》则把她推上了高峰!

“辣妹子”宋祖英。这位苗家阿妹如今人气最旺,一提起这位漂亮的山妹子,人们就会想起一串串熟悉的歌名;《辣妹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十八弯水路到我家》、《好日子》……

“甜妹子”陈思思。这位南边常德长大的大学生,1949年签约中唱南方州河公司颂今音乐工作室,成了大陆歌坛第一位签约民歌手,当年她以《情哥去南方》一举夺得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以后自是一路鲜花了《情哥哥回家乡》、《刘三姐》、《风调雨顺》……

“么妹子”小七如玉。在南边州河一个教师家庭中长大的“麽妹子”,刚在深圳宾馆打工不久,转眼成了集影视、歌舞、模特于一身的三栖明星,真让人刮目。前不久,她的《快乐》、《琴声》两首tv作品在第五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上崭露头角!

湘妹子“五朵金花”,闹红全国歌坛,不简单!

156、孤身南下闯深圳

思想掠过她的心头,仿佛如成群的野鹭掠过天空,她在隆隆的南下列车上,听见了它们的翅膀在振动的声音。

哦,那是新的生活在呼唤!

在南下的列车上,在那节人群拥挤的车厢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靠窗的座位上坐着小七如玉,这位南下打工的少女,在拭擦着如泉之泪。

她刚刚哭过。一直很倔强的她,在离开故乡离开父母的刹那间,她哭了。

面对远去的父母双亲,面对前来送行的远去的亲友,她想到了南下的种种寂寞与艰辛。

这是一次远行。

当时高中毕业的她,北京电影学院录取通知书已来了,她放弃了,命运之神的巨手将她推回到起程的位置上。但她又义无反顾地出征了。

她在心里一遍遍地说“我要南下。”我要独闯深圳。

“南下”,这是千百万青年男女羡慕已久的话题。

当时,虽然《春天的故事》还没有诞生,但是邓小平同志南巡的东风已经起自北京,改革开放的形势如火如茶,深圳股市开始吸引全国想去“捞金”的人们。而且,创作《春天的故事》的作曲家也到了深圳打工……

既然今日无人识得新星一颗,那么何妨明日做皓月一轮?

既然命运之神将我抛弃那么何妨我也将命运之神抛弃?

艰苦而浪漫的生活在吸引着她,南下涌动的打工大潮在诱惑着她,改革开放地区的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激励着她!

少女小七如玉终于擦干了眼泪,开始了最关键的人生旅程。

她没有忘记带上高中用过的全部书本。她没有忘记自学。打工是她眼下的一条出路,但决不是她的最终追求的目标。这位心比天高的姑娘,她还想考大学,还想考电影演员,还想干点轰轰烈烈的事业,她不是那种懦弱的女子,她要做女中丈夫。

在南下的列车上,与她同去的打工妹中,还有一位姑娘也是带了书本的。那也是一位长相俊美、心性很高的姑娘。小七如玉伸出了友谊的手

“我叫小七如玉。”

“我叫燕子。”姑娘说。

“你比我大1岁。”小七如玉说。

“你怎么知道?”

“我看过你的报名表。”

“哦……我叫你妹。”

“燕子妹妹!”

两位命运相同、志向相合的姑娘紧紧拥抱在一起。她们一路互相鼓励着,憧憬着明天。、

燕子说“我还要报考美术院校。”

小七如玉说“我要报考电影院校。”

二人设计着未来的生活,越聊心越近……

列车隆隆地穿过湘南大地的夜空,进入南方那片灿烂的灯海。

157、芙蓉宾馆开芙蓉

芙蓉宾馆是南边省在深圳办的一个大宾馆。小七如玉这群打工妹全部被安排在宾馆当服务员。在小七如玉的向往中,深圳是一个万紧千红的乐园。可是,深圳虽然是美女如云,人才济济之地,却并不是她所梦想的七彩虹霞。她原打算在深圳好好发展自己的表演和歌唱艺术,没想到却到宾馆做了服务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火影,盘点那些名场面 兽世的咸鱼生活 重生之神族公主美如画 四重眠 擎苍仙途 怒枪1939 绾绾遇上时 王者荣耀:哥哥,开饭啦 小师妹天资绝卓,但五行缺德 穿成年代文被炮灰的锦鲤原女主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