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咸鱼的悠闲人生 > 第12章 童谣里的大新街

第12章 童谣里的大新街(2/2)

目录
好书推荐: 福德天官 文娱:再不努力就要继承家业了 开局满级传球,乔丹悔哭了 神女落进情劫堆里 我都要成仙了,你告诉我这是在真人秀 斗罗里的神射手 爱恨交织:何去何从 快穿:崽崽别怕,爸爸来了 木叶之圣主降临 港综:我要做有钱人

若是来咩城游玩,感觉看起来和其他的繁华大都市完全没区别,那不妨来这里走一走,你就能寻觅到不少咩城独有的味道,属于怀旧党的打卡点了。

再说回“乐器街”这个称号,实际上,以前的“乐器街”并不是大新路,而是它附近的濠畔街。

据地志记载,在明末1644年,濠畔街已有“金声馆”乐器作坊,主要从事二弦、秦琴、竹提琴和高音三弦等民族弦乐器的制作,有“月夜满江闻管弦”之说。

到清道光末年,金声馆又派生了正声馆、悠扬阁、金城等乐器作坊,民国时期,又增设了全声、德声、文声、扬高声等多家乐器作坊。

这些作坊所制的各类民族乐器,以精美的造型和优良的品质,畅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了驰名中外的“乐器一条街”。

49前,附近共有36户民族乐器店坊,其中21户集中在濠畔街,而当时的大新路更多的是狮鼓用品的店坊,作为民间手工艺集中地扬名于外。

49后,大新路逐渐“继承”濠畔街在乐器制售方面的地位,成为了华南地区最大的民族乐器制售地。

再到现如今,濠畔街已经难闻管弦了,乐器店坊早已被豪华的高楼大厦取代,消失在了岁月长河里,比起过去的管弦声,或许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个地段的房价。

而继承了“乐器街”地位的大新路,虽然民族传统乐器店也越来越少,并且大多都从以前“前店后坊,店坊合一”的制售模式,转型成了“从厂家进货零售”模式。

但你穿过大街小巷细细寻觅的话,还是能找到不少仍在默默坚守的老字号乐器店坊的。

对于每一个喜欢民族乐器的人来说,发现一家这样的传统乐器店坊,找个一个优秀的手艺人,那种感觉就像发现一座宝藏一样。

让苏白情绪低落也在于此,街还是那条街,两个世界的历史也几乎完美的重叠在了一起,但实际上的区别又是那么的大。

一路走来,苏白就愣是没找到一家这样的宝藏店铺,百年老字号的牌牌倒是每家店都挂着,金光闪闪,但进去后全是只售卖成品不接定制,所以搞得他整颗心都是空落落的。

“唉,想搞把好点的乐器都这么难,难道是要逼我买材料自己亲手做?”

苏白有点绝望。

倒不是说人家店里售卖的乐器质量不好,其实还都挺不错的,只是想要达到演奏级别,同时又还有些个人的特殊需求的话,那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够看了,最实在的就是直接找优秀的手艺人“私人定制”。

比如用高胡伴奏演唱粤剧,按照粤剧的伴奏特点,要求高胡的音色要和谐的融入唱腔里,整体音色要能接近人声,配合人声。

如果你有要登台表演的需求,那专门定制一把音色与你自身嗓音最契合的高胡,直接来个完美的“人琴合一”,效果不就轻松拉爆了么,这就是两者间的差距。

“没得选或许是件好事,因为不用选......”

苏白默默的安慰着自己,最后随意的走进了一家乐器店,选了一把南三弦和一把大板胡。

再者,穷人似乎也没资格提追求,买单的时候苏白就哭了,手机“滴”一下,自己将近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这回不仅是心里空落落,钱包也空落落,呃,还有肚子也空落落......

时间已经不早了,苏白摸了摸干瘪的肚子,很是想念邓伯给自己留的牛肉丸,拎着两个琴盒快步的往回赶。

穿过青石板铺成的巷路走出后,林立的高楼映入眼帘,瞬间就有种被大都市该有的繁华重新拥抱的感觉。

苏白忍不住回望了一眼那条略显萧瑟的老街,微弱的阳光正照射在大马路两侧的老建筑上,光影不断的在斑驳的墙面上晃动着,而岁月却仿佛在这里逐渐变得沉默无声。

不知道有多少辉煌埋在了混凝土之下,沉寂为一个个越来越少为人知的奇闻往事,苏白只知道太安静不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穿越南宋 直播卖油漆竟成了隐身涂料供应商 重生学霸:我引领科技狂潮 贬妻为妾?和离高嫁气死前夫 超级农场大亨 宠妾灭妻?侯门主母她改嫁权臣 阿姨比我大了十五岁 风流医神浑小子 重生之完美攻略计划 我在神学的世界写三体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